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5月16日訊】5月14日,中國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被判死緩。有分析認為,趙偉國案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背後牽涉到複雜的政治背景。其被重判,其實對清華系背後的政治集團發出警告。
趙偉國被指控,2018年至2021年,其利用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一職,與特定關係人李祿媛共謀,由李祿媛實際控制的公司低價購買原本應由紫光集團購買的房產,非法占有國有資產價值4.7億餘元(人民幣,下同)。
2014至2021年,趙偉國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李祿媛等特定關係人經營,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8.9億餘元。
2019年,趙偉國還指使其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董事,將公司項目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租賃給李祿媛實際經營的公司,致使上市公司遭受經濟損失4645萬餘元。
因此,趙偉國犯貪污、為親友非法牟利、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判處死緩,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趙偉國被業內稱為「芯片狂人」。近年來,中共為擺脫對外國芯片的依賴,當局傾「舉國之力」發展芯片產業,但砸下巨額科研費用都「打水漂」。
趙偉國曾經揚言要買下台積電,但在近幾年經歷大肆擴張後,紫光集團2020年因債務危機陷入困境,2021年7月破產重組。2022年2月,趙偉國卸任紫光董事長。同年7月,他被有關部門帶走。2023年3月被立案調查。
對於趙偉國被重判,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對海外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紫光集團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牽涉到複雜的政治背景。它是清華大學控股的企業,背後與清華系統的政治利益集團有很深的關聯。紫光和同樣是校辦企業的方正一樣,表面上一度是績效表現亮眼的科技企業,但他們靠的不只是市場競爭力,更有強大的政治資源作支撐。
「長年以來清華就是中共高層幹部的重要出身地,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是清華背景,這使得紫光成為權力與利益輸送的重要平台」,蔡慎坤說,「也正因如此,趙偉國被重判,表面上看是企業債務問題,但實際上可能是『殺雞儆猴』,藉此對清華系背後的政治集團發出警告。」
特別是在中共四中全會召開之前,蔡慎坤認為高層內鬥激烈,人事調整壓力巨大。誰上誰下、誰能進入權力核心,這些都要提前布局。因此,除了整肅企業、清理資本,也同步進行整風、反腐,就是為了這一場人事鬥爭調整布局。
旅居海外的內蒙古前官員杜文5月15日在其自媒體節目中透露,曾因工作關係,他與趙偉國有過短暫接觸。他說,「我可以負責任地說:趙偉國是胡海峰的嫡系。胡海峰在擔任清華控股黨委書記期間,主掌六家上市公司,而趙偉國正是他最倚重、最信任、也最全力支持的核心人物之一。」
杜文表示,中共二十大閉幕式,胡錦濤在全國政壇和世界輿論的注視下,被「強行請出」大會現場。這一羞辱性場面,不僅宣告了「胡習之間」徹底決裂,也象徵著一個政治時代的終結。自此,習對胡錦濤一系的疑忌與清算,全面升級。
杜文說,中共二十大之後,胡系人馬遭到有計劃的排除,連胡錦濤之子胡海峰及其舊部也未能倖免。趙偉國被判死緩,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反腐行動,而是一次有深刻政治意圖的肅清。
(責任編輯: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