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10月10日訊】 今日焦點:菲律賓再遭強震,區域地殼活動頻繁引關注;諾貝爾和平獎揭曉,川普;比利時挫敗恐襲,總理驚險逃過暗殺;危機已全面爆發!中共官員爆料提醒民眾提做準備
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 10月 10日,星期五。首先來關注
【菲律賓7.4級地震 2人遇難 多國發海嘯警告】
菲律賓國家地震局週五(10月10)表示,該國南部近海發生里氏規模7.4強震,多個國家發布海嘯警報,並敦促鄰近沿海地區民眾撤離至高地。
菲律賓民防官員拉菲·亞歷杭德羅(Raffy Alejandro)在臉書發文稱,已確認至少一人死亡。
菲律賓東達沃省(Davao Oriental)省長達揚希朗(NelsonDayanghirang Sr.)表示,地震目前造成至少2人死亡。
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發布信息稱,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上午9點43分,震中位於棉蘭老島東達沃省(Davao Oriental)馬奈鎮(Manay)外海約20公里處。初步測得震級為7.6級,隨後下修至7.4級,震源深度為23公里。該機構警告,此次地震可能引發多起餘震。
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呼籲菲律賓中部及南部沿海城鎮居民立即撤離至高地或更內陸地區,稱預期浪高可能較正常潮汐高出逾一米。印尼也對北蘇拉威西及巴布亞地區發布海嘯警報。
美國海嘯預警系統發布海嘯威脅警報,稱震中300公里(186英里)範圍內的海岸可能遭遇危險海嘯。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菲律賓可能出現高於潮位1至3公尺的海浪,印尼及帕勞部分海岸則可能遭遇高達1公尺的海浪。不過,該中心當地時間中午更新信息,稱菲律賓的海嘯威脅已解除。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表示,當局正在評估當地情況,並稱待安全無虞時將派遣搜救隊伍。他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正日以繼夜地工作,確保援助能送達所有需要的人。」
震央附近馬奈鎮的災難官員迪尤恩(Richie Diuyen)表示,地震持續了30至40秒,初步損害包括部分房屋、教堂外牆、道路裂縫及橋樑損毀無法通行。迪尤恩描述當時現場情況稱,「我們當時根本站不穩。我今年46歲,這是我經歷過最強烈的地震,損害相當嚴重」
此次地震是近年來襲擊菲律賓的最強地震之一。該國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每年發生超過800次地震。
在兩週之前,菲律賓宿霧島(island of Cebu)剛剛遭遇了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地震,造成72人死亡。該次地震震級為6.9級,同樣發生於近海區域。
此外,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監測數據顯示,菲律賓地震之後,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也發生規模6.3級的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顯示區域地殼活動相當頻繁。
週五(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在挪威奧斯陸公布了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娜·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獲得了這一殊榮。諾貝爾委員會稱讚馬查多面對委內瑞拉不斷擴大的獨裁主義,領導了民主鬥爭,「讓民主的火焰在日益黑暗中燃燒」。
美國總統川普的落選,令他的支持者們深感遺憾。不過川普總統在頒獎前夕就曾表示,他對能否獲獎並不在意。
川普在週四(10月9日)會見芬蘭總統斯塔布(Alexander Stubb)時表示,諾貝爾委員會怎麼做都可以。川普強調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拿諾貝爾和平獎,他說,「我這麼做是因為我要拯救許多生命。」
川普同時也表示,他對和平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他說,「我知道的是,從來沒有人在九個月的時間裡解決了八場戰爭。而我已阻止了八場戰爭。這種事以前從未發生過。」
除了斡旋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成功達成加沙和平協議的第一階段,川普政府在近期還中止多場國際戰爭,包括 印度與巴基斯坦、泰國與柬埔寨,以及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之間的衝突。
美國賓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約翰‧費特曼(John Fetterman)在週四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如果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的和平協議最終能夠落實,那麼美國總統川普理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過,據挪威媒體《VG》報導,委員會本週一已作出決定,之後的任何進展,如加沙協議,原則上不影響本屆評選。
川普之前曾多次表示,他有資格拿諾貝爾和平獎,如果今年再度與獎項無緣,將是對美國的侮辱。在9月30日的全球美軍將領會議上,川普對著數百名軍官說:「我不想拿,我是希望國家能拿到這個獎。」「我們的國家理應獲獎,因為前所未有過這樣的成就。」
自2018年以來,川普已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但尚未獲得這一獎項。
據統計,包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巴基斯坦政府、柬埔寨政府,以及多位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在內,至少有6個組織10個個人正式支持川普角逐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
【比利時總理驚險逃過暗殺 警方偵破聖戰集團】
比利時聯邦檢察院在週四(10月9日)宣布,已偵破一個試圖實施恐怖襲擊的犯罪集團。該組織
密謀襲擊總理巴特·德韋弗(Bart De Wever)等數名比利時政界人士。
比利時司法部長安妮莉絲·費爾林登(Annelies Verlinden)表示,警方已成功阻止恐怖組織原定在週四實施的襲擊,並逮捕兩名嫌犯。
檢方在聲明中表示,安特衛普市(Antwerp)警方正在訊問兩名嫌疑人,並在其位於德爾納區(Deurne)的住所中查獲疑似自製爆炸裝置、一袋鋼珠,以及該組織計劃利用無人機進行攻擊的相關證據。
檢方指出,這起事件涉及恐怖襲擊未遂及參與恐怖組織活動等調查,「有跡象顯示,嫌疑人意圖實施一起受聖戰主義(jihadist)啟發、針對政治人物的恐怖襲擊。」
副總理佩瑞弗(Maxime Prevot)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策劃針對總理巴特·德韋弗發動襲擊的消息令人極為震驚。」他說,「這提醒我們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必須保持警惕。」他表示,「比利時正在積極加強應對新形式恐怖主義的能力,包括加強打擊惡意使用無人機的行為。」
目前檢察院已對這起案件展開「企圖恐怖謀殺」和「參與恐怖組織活動」調查。
巴特·德韋弗於今年2月當選比利時首相。他是比利時首位來自弗拉芒地區的首相。
比利時近十年面臨多項安全威脅,一方面有加入或支持極端組織如「伊斯蘭國」(ISIS)的居民帶來的恐怖活動,首都布魯塞爾甚至成為恐怖分子策劃基地;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比利時成為跨境毒品集團的轉運中心,幫派爭鬥加劇了治安問題,使比利時安全風險持續升高。
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曾於2016年3月發生自殺炸彈攻擊,造成32人死亡,伊斯蘭國聲稱對事件負責;2023年10月,在布魯塞爾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名自稱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槍手射殺了兩名瑞典公民。
【中共官員曝政經危機 籲民眾做好財務避險】
中共將於本月開二十屆四中全會,近期中共黨媒鼓吹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強大韌性和活力」。但一名中共地方財政官員向大紀元獨家爆料,稱中共地方政府已陷入財政危機,運作困難,中國經濟明年將更困難,提醒民眾應提前做好財務避險。
近日,中共南方某省財政官員化名楊清透露,他所在省的財政收入在全國前列,但疫情三年耗盡資金。長期以來,中央政府對地方進行敲骨吸髓式的剝削,每年拿走地方50%的財政收入,地方因承擔過多項目,資金缺口巨大。
楊清表示,雖然官方公布的財政收入數據年年都上漲,但真實的情況一般人不知道。他說,「中央政府對外是一本明帳,對內是一本暗帳」,對外公布的東西是不能信的,都是宣傳而已。他進一步表示,為什麼之前從來都不提「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近年強調「三保」,這本身就說明出現危機了。
楊清稱,地方財政已瀕臨崩潰,他所在的當地政府,今年7月起陸續暫停了數十個「三保」項目,涉及公務員薪資、物業管理開支、公安設備採購等,政府基本職能已難以維持。他警告,財政危機反映社會亂象即將浮現。
作為財務專業人員,楊清對於中共篡政以來的經濟治理和政治走向的關係,做出了獨特的分析。他說,中共建政之後,毛澤東搞大饑荒、文革,整民營企業家,一直在折騰中國。到國民經濟崩潰了之後,1978年鄧小平搞起所謂的改革開放,選擇性地讓官僚集體富起來。
楊清表示,中國之前的所謂經濟高速增長是竭澤而漁,是不可持續的,把中國人的身體、生活環境犧牲了,換來了共產黨巨額的利潤。「到了習近平,他覺得自己手中的財富已經很多了,不能讓底下的民眾收入再多起來了,否則會危害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他就向左轉。」
楊清說,共產黨的本質就是把中國民眾身上的血全部要吸乾。從1949年到現在走的這條軌跡來看,本質是不會變的。
由於經濟惡化,工廠倒閉潮湧現,外來工人流失,實體店關門,民眾消費緊縮。楊清坦言,許多公務員在也考慮出路,比如出國,有人已經提前通過大紀元退黨網站化名聲明退出中共的組織。
楊清警告,2026年經濟將更困難,形勢堪比明末崇禎危機,財政、社會、軍事問題交織。他建議民眾不要將錢全部存到銀行,可兌換美元現金以防人民幣貶值,如果中國出現蘇聯式崩潰,可以少受一些損失。他強調,中共財政危機不是即將爆發,而是已全面爆發。
好的感謝您,收看本期的《新聞直擊》,我們,下期再會
《新聞直擊》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