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10月14日訊】今日焦點:川普喊話赫爾佐格:赦免內塔尼亞胡!創新改變世界!三學者奪諾貝爾經濟學獎;川普抵埃及!全球領袖齊聚談和平;美東暴風襲來!紐約進入緊急狀態;四通橋事件三週年,全球致敬彭立發!
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10月13日,星期一 。首先來關注:
【川普抵埃及出席加沙峰會 各國歡迎人質獲釋】
今天(10月13日)當地時間下午,美國總統川普抵達埃及,與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共同出席加沙國際和平峰會。會議匯聚了二十多個國家領導人,焦點是落實停火與戰後重建。
川普在與塞西會面時表示加沙和平談判已進入「第二階段」,並強調各階段「交織推進」。他讚揚塞西在推動停火談判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並承諾美國將全力支持埃及的努力。
埃及總統塞西不僅盛讚美國總統為和平所作的努力,更決定在此之際授予其尼羅勳章,這是埃及的最高榮譽。
在抵達前,川普曾訪問以色列,承諾協助重建加沙,呼籲巴勒斯坦人「永遠放棄恐怖與暴力」,專注建設人民的未來。他說,經歷了痛苦和犧牲後,現在是建設而不是摧毀的時候。
英國首相斯塔莫(Keir Starmer)在峰會上宣布,英國將協助監督停火執行和解除哈馬斯武裝,借鑒英國在北愛爾蘭解除武裝的經驗。
愛爾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西蒙.哈里斯(Simon Harris)宣布,將追加600萬歐元(約650萬美元)的人道援助,以支持聯合國和救援機構在停火後的救助工作。
當天,哈馬斯釋放了全部20名以色列人質,並交還4名遇難者遺體;以色列則釋放約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154人被送往埃及流亡。
川普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講時說,這次停火「標誌著新中東的歷史性黎明」,並感謝阿拉伯國家「團結施壓,促成人質獲釋」。
各國領導人也紛紛表態支持。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稱,這是「深刻寬慰的時刻」,應成為「邁向持久和平的轉折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社交平臺發文說,中東的和平努力「帶來了全球的希望」。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法國將參與和平計畫的各個階段,與阿拉伯夥伴攜手推進。英國首相斯塔莫也呼籲「攜手落實川普的加沙和平計畫」。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則說:「川普總統又一次做到了!」他表示,如果條件合適,希望川普也能終止俄烏之間的戰爭。
週一(10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會發表勝利演說時,呼籲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赦免針對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貪腐指控,以表彰他在加沙戰爭期間的領導力。
川普在演說中稱讚內塔尼亞胡是「最偉大的戰時領袖」之一,他還表示,這段話不是演講稿內容,他說,「總統先生,您何不赦免他?赦免他吧!」引發現場一片掌聲。
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理,內塔尼亞胡於2019年被控受賄、詐欺及失信,他已否認所有指控。相關審判自2020年展開,涵蓋三起刑事案件。
赫爾佐格與內塔尼亞胡曾是政敵。兩人分屬不同的政治陣營——內塔尼亞胡為中右翼的利庫德黨(Likud),赫爾佐格則是中左翼的工黨成員。
身為總統的赫爾佐格有權赦免內塔尼亞胡,他過去曾表示對此持開放態度。
赫爾佐格上個月接受以色列陸軍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內塔尼亞胡案件對以色列社會造成沉重壓力。如果有赦免請求或相關程序,我將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向公眾說明。我會考量國家最大利益及其它所有因素。」
川普總統在週一的演講中宣布,加沙停火和人質獲釋是「恐怖與死亡時代的終結,是信仰、希望與神的時代的開始。」,更是「新中東的歷史性黎明」,贏得了現場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此次,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第一階段停火協議,結束了兩年的加沙戰爭。川普總統為和平的努力,獲得了多方讚譽。
上週五,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接受CBS採訪時,罕見的對昔日政敵處理加沙和平協議的方式給予高度評價。
希拉里說,「我真的要讚揚川普總統及其政府。同時也讚揚該地區的阿拉伯領導人,他們致力於兌現二十點計劃,並為人們常說的『戰後重建』開闢了前路。」
【紐約和新澤西州進入緊急狀態 風暴致數萬戶斷電】
一場強勁的風暴於週日(12日)和週一(13日)席捲美國東海岸部分地區,帶來強風、大雨和沿海洪水,新澤西州和部分紐約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預計強風和大雨將持續到週一晚上。
隨著風暴直撲紐約市,州長霍楚週日晚上宣布紐約州南部八個郡進入緊急狀態,並敦促居民為洪水與停電做好準備,並避免出行。
福克斯預報中心表示,從新澤西州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向北,沿95號州際公路走廊,經過紐約市、康乃狄格州紐黑文(New Haven)、羅德島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和波士頓,均出現了大雨和強風。
根據美國電力跟蹤網站PowerOutage的數據,截至週一上午,中大西洋和新英格蘭地區有超過4萬戶家庭停電,其中康乃狄格州和新澤西州停電情況最為嚴重。
早在上週六(11日),新澤西州代理州長塔赫莎·韋(Tahesha Way)就宣布,新澤西州全部21個郡因風暴威脅進入全州緊急狀態。
由於惡劣天氣和緊急狀態,紐約市的哥倫布日遊行被迫取消。
在長島弗里波特(Freeport, New York)拍攝的影片顯示,週日晚上至週一上午,當地街道因東北風暴影響而被洪水淹沒。
此外,強風暴還給民眾出行帶來不便。新澤西交通局(NJ Transit)多條線路暫停服務,並面臨嚴重延誤。
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警告,由於惡劣天氣,紐約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肯尼迪機場(JFK)和紐瓦克機場(Newark)可能出現地面停飛和延誤。
【闡釋創新驅動增長 三學者拿諾貝爾經濟學獎】
今天(10月13日),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得主是三位經濟學家:喬爾.穆克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霍威特(Peter Howitt)。
三人因研究創新如何推動經濟成長,以及新技術如何取代舊技術,也就是經濟學裡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而獲獎。
穆克爾是經濟史學家,研究歷史長線中的經濟變革;阿吉翁和霍威特則用數學模型解釋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三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卻相互補充。
穆克爾今年79歲,任職於美國西北大學;阿吉翁69歲,在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和倫敦政經學院任教;霍威特79歲,是加拿大出生的布朗大學教授。
穆克爾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完全沒想到會得獎。「我告訴學生,我被選為教皇的機會都比得諾貝爾獎大,因為我是猶太人。」
阿吉翁也表示震驚,說「找不到語言表達心情」,並計畫把獎金投入研究實驗室。
三位得主的成果,讓「創造性破壞」更容易被量化與理解。他們揭示,創新不是偶然,而是一個自我循環的過程。要讓創新持續成功,不只是找到「什麼能行」,更要知道「為什麼行」。
早在1992年,阿吉翁和霍威特就發表了論文,建立「創造性破壞」的理論框架。
阿吉翁還曾參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經濟計畫,並在2024年共同主持人工智慧委員會,提出25項AI發展建議,幫助法國搶佔AI先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約翰.哈斯勒(John Hassler)指出:「他們的研究提醒我們,經濟增長不是理所當然。只有保持創新和競爭,社會才不會停滯。」
今年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一半授予穆克爾,另一半由阿吉翁和霍威特平分。三人將獲頒18K金獎章和獎狀。
經濟學獎全名為「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1968年設立,用以紀念諾貝爾(Alfred Nobel)。截至目前,共有99人獲獎,僅三位是女性。
上週,諾貝爾委員會已公布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和和平獎得主。
【四通橋事件三週年 海外網民紀念彭立發】
今天(10月13日)是北京四通橋事件三週年,海外社交媒體上出現大量紀念貼文,民眾自發向四通橋勇士彭立發(彭載舟)致敬。
旅美民運人士周鋒鎖呼籲,「紀念彭立發,行動起來,推翻專制,建立民主。」重慶反共投影事件勇士戚洪寫道,彭立發的勇氣讓世界看到,中國人仍有良知與尊嚴,自由的火種依然燃燒,照亮更多沉默的人,絕不向強權低頭。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回憶,三年前她被限制自由,是通過網絡才知道這位「孤膽英雄」。她說:「全中國人都該感謝他,沒有他,中國不會一個月後結束清零,也不會爆發白紙運動。」
「自由憲政聯盟」稱,這是「當代中國最勇敢的公民行動,一場以肉身撕裂極權幻像的吶喊」。律師陳闖創也在社交平臺推薦紀念歌曲《四通橋之歌》,向他致敬。
據瞭解,中國民主黨舊金山黨部和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將於10月14日在舊金山中共總領館前集會,要求當局公開彭立發下落。
2022年10月13日,中共二十大前幾天,彭立發扮成建築工人,在四通橋上挂出橫幅,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並點火製造煙霧吸引行人和來往車輛的注意,他用擴音器播放抗議內容,隨即被捕。中共迅速封鎖消息,但事件幾小時內傳遍全球。
抗議前,彭立發曾在ResearchGate上發表《致全國同胞書》,呼籲全國軍人和警察不要為獨裁者賣命。四通橋事件被認為是「白紙運動」的導火索。
此後彭立發失蹤至今。2023年,美國之音引述消息稱他仍在世,但家屬無法得知下落。人權組織多次要求中共公開消息、給予公正審判,但至今未獲回應。
今年7月,有傳他被以「尋釁滋事罪」和「縱火罪」判刑9年,並在關押中遭毆打致盲,但無法核實。彭立發曾入選《時代》百大人物,並獲美國國會中共問題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新聞直擊》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