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10月01日訊】中國許多消費者從銀行取得消費貸的資金後,剛高興了幾天,就因銀行追討消費發票而開始焦慮,「香饃饃」頓時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在衆多消費者為取得消費憑證而犯難之際,包開發票的灰色產業鏈悄然而生。
近日,不少消費貸的客戶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帖抱怨,拿到消費貸的資金沒多久,就收到銀行通知,要求在規定的日期內向銀行提供使用貸款資金的消費憑證,如果不及時上傳憑證,銀行將要求客戶提前還款,或採取凍結其貸款額度、收取罰息等措施。
在網絡社群中,討論「消費貸發票」、「消費憑證缺失」或「補憑證」之類的話題熱度持續升溫。消費貸引發的消費憑證的焦慮正在消費者當中蔓延。
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前幾天在銀行申請消費貸拿到了10萬元,不料錢剛到手不到三天就收到銀行短信討要消費發票。這位網友質疑:「錢還在帳戶裡,難道要現在去買家電開票?」
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也有類似的反映,稱自己近期也接到通知,被告知「未提交有效憑證或審核未通過的客戶,需在指定日期前結清貸款」,否則將影響個人的誠信。

有網友發帖吐槽,當初在申辦消費貸時,金融機構並沒有明確限制消費方式,現在卻被要求「每筆消費都要憑證」,讓人很是焦慮,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購物時都不好開發票。
在網民的討論當中可看到,不少消費貸的貸款人因「憑證缺失」陷入了兩難的處境:如果為拼湊消費憑證而被迫購買一些非必要商品,可能會導致自己的負債增加;但如果不能按照銀行要求及時上傳消費憑證,就可能被「抽貸」,或被凍結貸款額度,面臨資金被收回的風險。
有城商行人士受訪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不同銀行要求的消費憑證形式、審核側重點也不同,部分客戶困惑於執行標準不一。通常銀行會要求客戶提供增值稅發票,但是也有銀行的現金貸、現金分期機打票就可以通過,嚴一點的銀行則要求提供消費的收據和產品圖。
就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貸的貸款人為消費憑據大爲焦慮的同時,經營「發票生意」的灰色產業鏈越來越活躍。「消費憑證其實很簡單」之類的引流廣告在社交平台上隨處可見,在電商平台也有許多商品許諾可以為客戶代開消費憑證。
據陸媒披露,當媒體記者以消費貸客戶身分向某中介諮詢消費憑證代開事宜時,對方聲稱可以開具電子發票,「包銀行審核通過,收你0.5個點」。
對方接著詢問了客戶的借款用途,並表示可以按照相關消費場景來開票,如果日常消費占大頭,則可按照「綜合消費」的內容來開票。
這類「業務」通常會收取貸款金額0.5%的手續費。客戶需需要先支付相關費用的一半,待開好發票後再付尾款。

對於爲什麽中介能「包過審」的問題,一位城商行風控部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銀行僅通過稅務系統核驗發票真偽,難以追蹤消費場景真實性。中介就可以利用篡改發票備註的漏洞,或使用匯總開票的方式,繞過單筆消費對應的要求。
在媒體的相關報導下,中國網友討論得很熱烈:「中介收0.5,相當於利率提升了。」「銀行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有安徽網友寫道:「這就是底層民眾的現狀,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是被套著一根繩子,誰想拉就拉一下。」
有湖南網友評論說:「以後社會亂的導火索,絕對是負債,沒有之一。」
一位廣東網友的留言一針見血:「被銀行追?穿透過去是被人民政府中的金監追,找國家去吧,一切都是他們在折騰。」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