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10月15日訊】很多人習慣在車裡放幾瓶水備用,但研究結果提醒我們,這個習慣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因為塑料瓶在車內高溫的環境下,會釋放出大量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可能會導致癌症、不孕,甚至兒童發育遲緩等問題。
沒錯。車內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往往能迅速飆升到五十至六十攝氏度,在這種溫度下,礦泉水實際上可能已經發生了微妙的化學變化。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塑料在三十七攝氏度時,就會開始釋放微米與納米級的塑料微粒,而在四攝氏度的冷藏條件下,才不會釋放。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當外界氣溫為26-27攝氏度時,車內只需二十分鐘,溫度即可升至43度左右,一小時後便可達到50度,遠高於塑料開始釋放微粒的溫度。
倫敦研究機構Deep Science Ventures的調查發現,人類已經製造出超過一億種自然界並不存在的化學物質,其中約三十五萬種已投入使用,與食品有接觸的超過三千六百種。
專家指出,塑料中的塑化劑(phthalates)和雙酚A(BPA),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還可能導致DNA損傷、免疫紊亂及生殖系統問題。
此外,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除了高溫環境,開封後放置過久的瓶裝水同樣存在風險,研究顯示,喝過的瓶裝水若放置超過五天,水中的細菌數量會增加數十倍,免疫力較弱的人飲用後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專家提醒,不要將瓶裝水長時間放在車內或陽光直射處,開封後最好儘快喝完。
當然啦,如果能自備玻璃或不鏽鋼水壺,那才是更好的選擇。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5/10/14/a10402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