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10月01日訊】金星,常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卻是一個極端的世界:表面溫度高達854華氏度(約457攝氏度),大氣層充斥著濃厚的硫酸雲層,看起來像是一個永不宜居的「地獄」。然而,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這個沸騰的星球可能在雲層中庇護著某種形式的生命。
早在1967年,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就提出,金星雲層相對溫和的環境中可能生存著微生物。這一假設在近年來得到了新證據的支持,推動了多項太空任務的興起。
金星表面炙熱難耐,但在其大氣層中,距離表面約28至37英里(約45至60公里)的雲層溫度和壓力卻與地球表面相似,儘管被硫酸包圍,這裡可能存在液態水滴。2020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地面望遠鏡發現了金星大氣中的磷化氫(phosphine),一種在地球上主要由生物產生的氣體。這一發現引發全球轟動,雖然隨後引發爭議,但2025年的最新研究初步證實了這些氣體存在的可能性,並暗示它們可能源於未知的化學過程或微生物活動。
此外,科學家還觀察到金星雲層吸收了大量紫外線輻射,這可能與光合色素有關,進一步點燃了生命存在的想像。
實驗室實驗也支持這一觀點。202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生命必需的核酸鹼基在濃硫酸中保持穩定,這表明金星雲層並非完全敵對環境。 2025年,研究人員更確信金星有活躍的火山活動,這些火山噴發出的氣體可能為潛在生命提供營養。金星不再只是一個死寂的行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會呼吸的世界」。
最近,由MIT行星科學教授薩拉·西格爾領導的首個私人資助的金星任務————晨星金星使命(Morning Star Venus Mission,也稱Venus Life Finder),已箭在弦上。該任務旨在直接探測金星雲層中的有機分子。它將使用一個小型探測器,重約37磅,直徑僅16英寸,配備自熒光濁度計(AFN)。探測器將從金星大氣層中「俯衝」五分鐘,實時傳輸數據回地球。
這個儀器通過激光掃描雲顆粒,檢測大小、形狀和成分。如果發現熒光信號,它可能表明存在有機物質,而非純硫酸。原計劃於2025年1月發射,但由於技術窗口錯過,該任務已推遲至2026年夏季。為了抵禦極端高溫,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提供了先進的熱盾(HEEET),能承受4500華氏度。該任務由Schmidt Sciences資助,強調即使未發現生命,也能揭示金星獨特化學反應。西格爾表示:「我們不嘗試就太傻了。」
這標誌著私人太空探索的里程碑,由Rocket Lab公司提供發射支持。除此之外,2025年7月,英國領導的VERVE(Venus Explorer for Reduced Vapours in the Environment)任務宣布啟動,這是一個CubeSat大小的探測器,旨在直接探測磷化氫和氨氣,而這些氣體被視為潛在生命標誌。 如果這些氣體確實存在,將挑戰我們對金星化學的理解,並可能證明微生物在雲層中生存。 VERVE還將與歐洲航天局(ESA)的EnVision任務合作,後者計劃於2031年發射,研究金星從核心到大氣層的全面結構。
科學家們強調,這些任務能解答金星如何從潛在宜居行星演變為今日模樣,並為理解地球氣候變化提供啟示。為什麼探索金星生命如此重要?金星不僅是太陽系中最亮的「晨星」,還是研究外星生命的關鍵實驗室。如果雲層中存在微生物,它將顛覆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即生命可能在極端酸性環境中繁衍。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其它行星的宜居性,甚至為未來人類殖民提供線索。
(記者李思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