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大陸「國考」即將拉開帷幕時,「網易」有文章稱,因「嘲笑范進,理解范進,想成為范進」、一心要「進軍體制內、吃上公家飯」的大學生仍保持著增長的勢頭,「一門聞所未聞的專業——公務員微專業,在象牙塔內悄然誕生」。
據介紹,這個專業不屬於學歷教育,也無需經由各地教育部門審批;只要校方點頭,下屬學院就可自行開辦。學生所學「本質上只是一組選修課」,是拿不到學位證的,說是「與公務員能力培養相關」,但其實卻「直接服務於公務員考試」。於是,有網友忍不住嘲諷道,大學「走考公培訓機構的路,讓機構無路可走,對了,包分配嗎?」
如今在大陸,連政府都開始「砸鍋賣鐵」了,早已淪為公司、因學歷貶值而造成生源減少的大學要想通過增設培訓班來搞創收,也不至於會讓人大驚小怪。對「考公」者來說,參加培訓肯定是要付費的。但在這樣一個全民消費一蹶不振的時代,「捲」不動了的大學生會願意把錢花在這種近乎「打水漂」的項目上嗎?
「網易」文章說,「公考之下,萬人陪跑」。這話源於中華職業教育社某崗位16702:1的報錄比。即使是各單位的平均值,2019年時也曾高達94.88:1。儘管2020年因疫情驟降至59.56:1,但隨後又繼續飆升,直到今年被預估,2025年將達到86:1。
很多人都知道,造成這種高度「內捲」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鐵飯碗」已被體制內人士瓜分殆盡。2011年,牆內發布了廣東汕尾市菸草專賣局第三任局長陳文鑄被「雙開」的消息。他在位時,將自己的「胞弟」「弟妹」「妻弟」「堂弟」「表弟」等至少22名親戚,再加上「其司機、生意夥伴、結拜兄弟」,甚至他女兒的家教都安排進了菸草局。而他所在菸草局的首任局長,也是他的親舅舅。然而,任人唯親、大搞權力腐敗的他最終也只是被「免去了職務」,並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連「他安排進入菸草公司的親友,工作飯碗也並未受到影響」。對此,大陸「人民網」憤慨表示,「最牛的菸草局長能『全身而退』,不免會有更牛、超牛的官員悄然登場」。這表明,中共體制內的權力世襲決不是少數、個案。還有網友對此總結道,「好工作就像感染艾滋病一樣,主要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三大途徑」。
就這中獎式的概率,能不讓大學生望而生畏嗎?即使沒後台、沒關係的人能考上,最終的操作也只是把畢業於頂尖大學的高學歷人士放在了二代、三代們都看不上的低職位上。
比如,被404的《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一文指出,自疫情後,報考鄉鎮、街道辦公務員的世界名校「海歸」們似乎多了起來。除標題中提到的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某博士生出現在了安徽省某縣鄉鎮公務員考察名單上外,還不時有「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生入職杭州某街道辦,耶魯大學畢業生成為鄭州郊區某鄉鎮公務員」、「一名東京大學碩士,同樣進入了安徽某街道當公務員」的消息傳來。
對學歷的要求高無上限,但招聘單位及其提供的職位卻足以讓入職者的心跌入谷底。今年6月,武漢大學一名女研究生在牆內成了眾矢之的。只因她不滿在考上「選調生」後,被安排到嘉峪關某「市直單位」工作。要知道,在中國大陸,「選調生」被稱為「公務員中的VIP」,是「屬於組織部門培養的後備幹部」,只要能按規定在基層歷練兩年,就會被委以重任;比如「在嘉峪關幹好了之後,完全有可能去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崗位」,但這位女生仍在入職不到一年後,就選擇了辭職。或許,她眼高手低、缺少奉獻精神的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但作為想留在體制內的人,僅在兩年後就會被重用的條件竟無法吸引她,可想她對被派往的那個地方所感到的「落後」已到了何種程度。
寒窗苦讀十幾年,好不容易成了知識精英,最後卻只能「上山下鄉」。面對這樣的殘酷現實,大陸莘莘學子還會對「考公」充滿幻想,且願意為此一擲千金嗎?
報考的人多,並不意味著願意花錢培訓的人也多。2022年,大陸已有消息稱,「公務員考試火爆,中公教育等公考培訓卻爆雷」。要知道,「中公教育」的市場占有率是名列第一的,但2021年時,卻曝出了「共關閉161個網點」以及「在預告當年第三季度業績時,首次披露虧損」的消息。到2022年,該機構又因發不出員工工資而導致「欠薪」的醜聞纏身。有知名機構的高管表示,實際在2020年時,整個行業就已經出現了變化。到2021年,出事的就不只是中公了,「還有粉筆裁員、導氮跑路、格然關門、小麥易主」。這說明,能支付或想靠支付動輒近萬、甚至幾萬培訓費來「上岸」的「考公」者已在大量減少,甚至一走就不再回頭。
有意思的是,高校開設「公務員微專業」也正好始於2020年,但那時,只有黑龍江大學這一家敢小試牛刀。到2021年,「考公培訓」機構幾乎全軍覆滅時,大學裡也同樣沒有動靜。2022年,陸續開辦了「公務員微專業」的大學有3所;2023年增加到7所。即便到2024年(截至目前),也不過才20所。
從謹慎的發展速度來看,高校入行「考公培訓」,與其說是要與校外機構搶市場,倒不如說是在替政府「接盤」。就像阻止樓市崩塌,還得忽悠人買房一樣,大學生都不「考公」了,讀研、讀博的也會相應減少。而政府更擔心的是,無業可就的形勢要一直不變,也會導致象牙塔裡的絕望情緒高漲。
大陸高校既然姓「黨」,就得為中共分憂。若培訓機構不行,大學即使降低費用,也要把「畢業即失業」的本科生給吸引過來,繼續為其營造幻象。先考研、再考博或「考公」,最起碼幾年內讓他們有事可幹。
問題是,從如上三項考試的報錄比來看,中共就算是與高校聯手,也只能安撫到極少數人。2022年,大陸各地高校集中爆發的第一次「白紙革命」,讓學生渴望獲取自由的訴求被滿足了。這無疑將再次激勵他們,繼續通過同樣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就業和吃飯問題。連胡適都曾將自由與麵包相提並論,可見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中共很可能會再次聽到從校園裡傳出的吶喊與抗議聲。只是,對當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用盡手段也無法使經濟提振的中共來說,馬上提供工作、讓大學生吃上麵包,怎麼都不會像當初立刻打開校門、讓他們重獲自由那般容易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