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3日訊】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日前報導劉鶴以中財辦主任的身分會見美國財政部長,但數日後將該報導中的主任頭銜刪除,隨後又改爲「原主任」。這令劉鶴的身分撲朔迷離。
7月7日,《環球時報》官網環球網發表一篇報導,援引美媒彭博社消息稱,來訪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當天在北京會見了中共「國務院前副總理、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鶴」。
而彭博社原報導中,只稱劉鶴是原副總理,並沒有涉及他的中財辦主任身分。
環球網這篇報導很快引起外界對中共高層人事更替的關注和解讀。有媒體據此分析,雖然習近平的另一名親信何立峰已經接替劉鶴的副總理職務,但劉鶴依然留任中財辦主任,説明他仍在中共經濟決策層扮演重要角色。此前也有港媒報導,71歲的劉鶴雖然卸任副總理,但仍參加內部經濟會議,而且很有影響力,中共領導層處理國內經濟和中美經貿關係時,需要聽取劉鶴的意見。
不過,到了7月11日,有人發現,環球網上述報導悄悄做出修改,刪去了劉鶴的「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頭銜,只保留了「國務院前副總理」。
12日,這篇報導又有變動,給劉鶴增加了「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頭銜。
截至13日,這篇報導未再變得,依然保留「原主任」表述。
被指親北京的港媒《星島日報》發文稱,《環球時報》把劉鶴的頭銜改成「原主任」,説明他已卸任中財辦主任。但文章稱,劉鶴應該還繼續在中財辦行走,「發揮餘熱」。
劉鶴擔任中財辦主任長達10年,被視爲習近平的重要財經智囊。劉鶴年初卸任副總理後,外界一直關注他是否續任中財辦主任。
劉鶴被認爲是習近平決策圈中少有的真正懂經濟的官員,也被視爲中美經貿關係中的「溫和派」。因此,劉鶴是否真的退出決策圈,關係到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涉及重要的「輿論導向」問題。這從環球網兩度修改報導可見一斑。
環球網的反常操作,令這篇報導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讓劉鶴是否卸任中財辦主任一事更加撲朔迷離。
(記者歷澄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