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22日訊】中共總理李強訪問歐洲之際,中國歐盟商會6月21日發布調查報告,在華歐企對中國的商業信心跌至史上最低點,近4成受訪歐企已經或準備撤離中國。
歐企對中國商業信心跌至史上最低
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發布今年的在華商業信心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歐企對中國的營商環境和經濟前景皆充滿不確定性。
高達64%的受訪歐企表示,中國去年的營商環境非常艱難,這一比例是200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記錄。商會說,這代表歐企對中國的商業信心已跌至史上最低點。
調查顯示,只有41%的受訪歐企去年仍有營利,但比2021年下跌了25個百分點;還有三成歐企表示,受中共清零政策的影響,去年虧損嚴重。這一比例創下歷史新高,在2021年只有一成歐企營收下跌。
商會表示,高達59%的受訪歐企抱怨,去年的營運受到政治的衝擊。預期今年還會持續,26%的歐企認為,來自中國消費者的政治化要求已對他們的營運帶來挑戰。
在中國經濟前景不明的前提下,11%的受訪歐企表示,已取消對華投資;另有約兩成歐企說,考慮將對華投資移往其他國家或者今年將暫緩任何對華投資的決策。
另外,有高達37%的受訪歐企已經或打算未來將其亞洲總部撤出中國。
調查顯示,75%的受訪歐企在過去兩年中積極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其中,12%的歐企表示,公司已經把相關的產線投資移出中國。
位於北京的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在6月21日的發布會上說:「37%的(歐商)公司打算將設於中國的亞洲總部遷往其他亞洲城市,這對(中共)政府是個警訊。」
「對多數(歐商)公司而言,中國已跌出歐商投資的前三大投資目的地。再看看近期的發展,情勢更糟,因為53%的受訪歐企告訴我們,他們今年不打算增加(在華)投資。」彥辭說。
歐盟商會的最新調查報告,被認為是對中共總理李強訪問德、法的一種回應。
李強6月19日和20日訪問了德國,21日抵達法國。他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會面時說,中德「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不發展」。
施泰因邁爾則對李強坦言,兩國之間的合作仍然很重要,但中德關係已經今非昔比。
他說:「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合作夥伴,但在政治舞台上也越來越成為競爭者和競爭對手。」
德國6月14日出台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共定義為「夥伴、競爭者和對手」。而且歐盟已經將對中政策調整為「不脫鉤」和「去風險」。
台灣前國大代表、政論家黃澎孝對新唐人電視台表示,李強此次訪問德國,可能不是去談什麽政治問題,他帶著幾個部長一起去,更像是一個招商團,旨在吸引德國廠商在中國投資。
不過,20日,李強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面,共同主持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後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但令西方記者錯愕的是,他們不能提問。
次日,德國政府發言人Steffen Hebestreit在記者會上說,「我對此深感遺憾。」「中方明確表示不準備回答任何問題,並提出如果是這樣,中國(共)總理寧願不與媒體見面」。
德國電視二台的記者柯爾(Theo Koll)在當天的報導中稱,這是極其不尋常的,很明確,這是中共的勒索。柯爾表示,僅僅這一個細節就說明,與中共打交道是多麼困難。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